放假日老是在爬山 有時也該輕鬆的走個簡單的小旅行
雪人公司在中和員山地區附近 午休無聊常會出來晃晃走走
雖然街道不比天龍國 但其實員山地區包含了許多人文地理及古蹟
不說應該也不知道吧 ~~上次跟著協會的志宏老師走讀圓通寺時 老師給了我一份他的員山地區小旅行文案
今天就來實際走一趟吧~~看來下回要來凹志宏老師 帶著我們實際走一趟~~還要加導覽呦~~
今天的探險 就從積穗國小開始 下圖是今天的行進路線
積穗國小-東德宮-台新街-慈濟靜思堂-太武山莊-廣福宮
首先來到東德宮, 走在中和的巷弄間 如果不開導航 其實真的很容易迷路
可有時 迷路時看看當地的人文特色 也是一項迷人的體驗
東德宮是供奉李 池 吳 朱 范 五府千歲的宮廟
這邊簡單的來科普一下 五府千歲 以下資料節錄自維基百科
「千歲」即「王爺神」之統稱,是玉皇上帝所派巡按人間,鑒察善惡以施降福禍的大神。在臺灣,千歲信仰,主要分布於臺灣西南沿海,與臺灣漢人的移民潮遷徙而有關。
所以只要聽到有長輩說要去拜王爺公 就是指五府千歲囉!!
五府千歲意為「五位王爺神」。
臺灣的五府千歲中,有許多種姓氏類別的組合,最普遍的一組:是指「李、池、吳、朱、范」五位千歲
(隋唐英雄:李大亮、池夢彪、吳孝寬、朱叔裕、范承業等五位大唐功臣,而唯獨李王於舊唐書有其史事。李王仙遊後,太宗皇帝追贈兵部尚書、秦州都督,俗身陪葬唐昭陵)。
東德宮創建於民國56年, 當初由李錦堂從嘉義布袋請來之李府王爺,當時中和地區磚窯工廠興盛,工人們以東德宮為信仰中心,香火鼎盛。
一接近 被廟宇的氣派及雄偉嚇了一跳 原來小小的巷弄間 居然隱藏了這麼一間大廟
宮廟旁有棵老樹 看到用紅布條 圍起來相信也有百年的歷史了吧~
炎炎夏日的平日午後 廟裡沒什麼人 大概都躲在家中吹冷氣吧!
疫情關係 我也不太好進去裡面東拍西拍
就走到下一個景點囉~~台新街
台新街的名稱由來是因為前身是台新紡織的關係 現在已經整大片變成元氣大鎮住宅區囉!!
出台新街後左轉中山路會看到莊嚴中帶點氣派的慈濟雙和靜思堂
穿過小巷
我們來到太武山莊 目前正在封閉當中 (2025/2/5 Updated 還是封閉當中.....)
太武山莊是1950年代823砲戰時,金門縣民眾遷移來台形成的聚落,
其具有眷村文化保存的歷史價值,民國105年被新北市政府列為市定古蹟, 但因產權屬於金門縣政府,相關古蹟修復、維管應由產權單位提出計畫,
但金門縣政府態度消極,導致太武山莊房舍毀損情況越來越嚴重,環境也變得髒亂成為防疫和治安死角。
偷偷將手機伸進 縫隙偷拍 太武山莊的現狀
(2025/2/5 Updated 目前連縫隙都被封起來了,好好的市定古蹟,為什麼多年過去都無法爭取經費整理整理呢?)
覺得很可惜 身為外省第二代的雪人 其實很喜歡眷村那股濃濃的親切感
以前在國貿大樓工作時 也常常去四四南村拍照 但礙於產權關係 但如果金門縣政府委託新北市政府整理 維管呢?
希望可以有整修好開放給民眾參觀的一天
夏天的黃色風鈴花 阿勃勒
往回走 看到現代三合苑住宅區後 便會發現廣福宮的指標
直走到底來到員山廣福宮
廣福宮 主祀的是土地公公
廣福宮 是個廟中廟的形式 目前還保有以前的石頭土地公廟
之前常走淡蘭 整個路途都是石砌的土地公廟 很有古意及人情味
土地公公&土地婆婆近拍 是石頭刻的
關於廣福宮的土地公公 有一個神奇的故事 以下資料 引用自 千年中和風情事 田野調查手記第2輯
據說約一百年前,陳應彬(台灣 有名的大木匠師 北港朝天宮 頂泰山巖 中和廣濟宮 皆為其作品)家的旁邊有一條大水溝,
他年輕的時候以一天下大雨淹水,一個狀似土地公神像的木頭漂流到他家門口,陳應彬發現後將它撿起來保存,
某日,土地公托夢跟他說:「你應該把我供奉起來,只有放著是沒有用的」,於是,陳應彬就在家旁邊蓋了這座小廟供奉這尊土地公。
因土地公很靈驗,被偷了兩次,里長擔心又被偷,只好將木質土地公還給陳應彬家族,以石頭土地公取代。
據廟方人員說明木頭土地公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前會回來幾天過生日。
想見土地公公的真面目 記得明年的二月初二來幫祂過生日喔
(2025/2/5 Updated 開工後來附近晃晃,發現木頭土地公回來坐鎮,詢問廟方人員,目前木頭土地公是由爐主或里長輪流供奉,
每年只有過年期間,土地公生日(二月初二)以及安座紀念日(八月初六)才會回宮供信眾參拜喔!!想見土地公公的話記得以上時間過來喔!!)
2025/2/5 Updated. 百年前漂流至陳應彬家旁的木頭土地公
廣福宮旁的老樹 ~~
沿著廟旁的小徑 就可以走到員山公園喔~~
但上次看到員山公園 有阿貝在尿尿 讓我實在好害怕~~(跟我國中的陰影有關~)
所以今天只好提前在此結束 關於員山公園+海山神社 詳見另一篇~
今天這樣慢慢散步 慢慢逛 大約花費兩小時 若加上員山公園跟海山神社 就可以串連個半天的小旅行
現在的人們總是忙碌的生活 但有時放慢腳步 仔細觀察 其實身邊的人事物 也是可以串連出一個個耐人尋味的小故事
中和文史小旅行 下回待續!!